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多模态影像的难治性颞叶癫痫分型研究
    崔娅 黄慧 张淼 袁思宇 蔡冰洋 李纪伟 刘伟 罗洁
    2022(4):188-198.
    [摘要](432) [HTML](0) [PDF 1.87 M](599)
    摘要:
    约1/4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发作无法通过常规前颞叶切除术得到有效控制,这可能是因为疾病存在多种复杂的亚型,且部分亚型涉及颞叶外的脑区病变。基于多模态脑影像特征,使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可以估计潜在疾病因子及各因子在患者大脑内表达程度,有助于个体精准分型。本研究通过PET/MR同步一体扫描仪采集了86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T1加权影像和FDG PET影像,并采集39位健康志愿者的T1加权影像和36位健康志愿者的FDG PET 影像作为对照。研究提取与癫痫病理相关的灰质体积和葡萄糖摄取值,使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进行分型,将疾病因子的数量分别设为3、4、5进行多次实验,并对四因子模型中的各疾病因子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选取不同数量的疾病因子进行分型时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四因子模型中存在与病灶偏侧性、发作年限和认知能力显著相关(P<0.05)的疾病因子。本研究对颞叶癫痫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  磁共振波谱联合 MRI 常规多参数扫描方案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燕瑞兵,李世佳,郭治平
    2022(1):32.
    [摘要](43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磁共振成像常规多参数扫描(MP-MRI)方案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 104 例疑诊 PC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 MRS 联合 MP-MRI 检查,比较二者诊断价值和 Cho/Cit 和(Cho+Cre)/Cit 水平。 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52 例为前列腺增生,52 例为 PCa。MRS 联合 MP-MRI 检查特异度(84.62%)、敏感度(92.31%)较 MP- MRI 检查高(63.46%)、(76.92%),(P<0.05);PCa 组胆碱(Cho)/ 枸橼酸盐(Cit)以及[Cho+ 肌酸(Cre)]/Cit 水平 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结论 Cho 以及 Cit 在 PCa 患者中高表达,MRS 联合 MP-MRI 方案检查 PCa 可提高诊断价值。
    3  血清替代培养法使血清外泌体干扰最小化
    王丹 韩晓梅 张超 周越
    2023(1):42-49.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04
    [摘要](393) [HTML](0) [PDF 8.82 M](572)
    摘要:
    外泌体是细胞之间及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信号交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对外泌体的研究呈现显著增长的态势。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为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血清是培养液中必须添加的成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血清中含有大量外泌体,其数量数倍于研究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的特定外泌体,从而对特定外泌体的定量和分析造成了干扰。为了去除培养液血清中的外泌体,很多研究者采用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等进行处理。该研究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对外泌体定量后发现,加入2%血清的培养液在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后,外泌体数量减少了30.6%;而加入5%的血清培养液,外泌体数量下降了32.4%。由此可见,差速离心处理对不同浓度血清的培养液结果类似,只能去除约30%的血清外泌体,留下约70%的血清外泌体,仍然会对实验数据造成干扰。因此,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系统中,该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血清替代培养法,即以无生物成分的血清替代物XerumFree替代培养液中的大部分血清,经过对一系列配比进行探索发现,当XerumFree与胎牛血清FBS体积比为15:1时,细胞既可以正常生长,又可以分泌外泌体,而背景中外泌体干扰程度降低到2%,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外源性外泌体形成的背景干扰问题,为体外研究外泌体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方案。
    4  64 排 CT 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任雪涛,郭敏娟,刘中中
    2022(1):35.
    [摘要](3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分析 64 排 CT 应用于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35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CT 检查,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64 排 CT 诊断符合率为 94.28%,内侧真腔 32 例, 外侧真腔 3 例。结论 64 排 CT 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无痛、可重复检查、准确性高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具有 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常规诊断方法。
    5  基于多层感知机的DNA甲基化年龄预测模型
    宗西增 蔡蕊蕊 田若婷 赵舜琳 张黎
    2023(1):34-41.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03
    [摘要](369) [HTML](0) [PDF 6.09 M](618)
    摘要:
    衰老的过程中伴随着DNA甲基化的变化,DNA甲基化成为重要的衰老生物标志物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衰老领域的研究越发火热,年龄预测有助于研究生物衰老问题,但预测精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线性回归模型,使用DNA甲基化数据中与年龄高度相关的CpG位点作为特征进行年龄预测。相比机器学习模型,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多特征任务包容性更强,能够选取更多的CpG位点作为特征。在Illumina 27K和Illumina 450K阵列的甲基化数据中,选择共同的21 368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数据作为输入,使用多层感知机建立泛组织年龄预测方法MLPAge对年龄进行预测,将MLPAge与泛组织年龄预测方法行业中的标准Horvath 353 CpG时钟进行了比较。在来自8项研究的2 310个样本的独立验证集中,其绝对中位数误差(MAD)为3.77年。研究发现,多层感知机能够更好地提取与年龄相关的特征,在年龄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为该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案。
    6  人体运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王雨凡 凌芝 蒋子昂 邹第洋 蔡宗远 戴尅戎
    2023(1):1-26.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01
    [摘要](361) [HTML](0) [PDF 7.42 M](702)
    摘要:
    运动力学作为生物力学重要的分支和前沿方向,近年来在运动数据获取、力学参数测量及人体动力学模型建立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并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医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体内力环境是运动、负荷、生物学和形态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准确测量和估计人体内力环境是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而个性化的数据获取和模型建立也是获得物理与生理上有效的组织生物力学预测的关键。该文回顾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与发展,为运动力学分析方法提供系统与全面的工作框架,并展望学科未来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7  用于DBS手术机器人系统的MRI射频线圈优化设计
    陈素恩 陈浩 张志勇
    2022(4):199-206.
    [摘要](308) [HTML](0) [PDF 1.83 M](552)
    摘要:
    基于一个传统脑深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机器人配合实时磁共振成像导航的系统,设计了一款有高开放性的八通道相控阵列头部线圈。对磁共振接收线圈链路功能进行分析,配合线圈开放性需求,运用Proteus软件设计功能电路并集成于3.76 cm×3.54 cm空间内,并将电路应用于平面线圈阵列并对人体腹部成像验证可行性。确立硬件电路部分可行性后,针对手术机器人系统进针空间需求,对当前头部射频接收线圈结构进行高开放性的优化并运用HFSS仿真软件设计建模。仿真结果显示反射系数均达-40 dB,相邻线圈基本都优于-10 dB。为DBS手术机器人实时MRI影像导航提供高信噪比与开放性的射频接收线圈奠定技术基础。
    8  髋关节假体体外磨损试验方法研究
    苏健 闫师通 王建军
    2023(1):27-33.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02
    [摘要](294) [HTML](0) [PDF 5.81 M](606)
    摘要:
    目的 依据ISO 14242进行髋关节假体体外磨损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髋关节假体在设备上的固定、定位及润滑剂的浓度测定、抑制润滑剂长菌的抑菌剂选择等难点问题。方法 利用AMTI髋关节磨损试验机,使用不同规格和材料的髋关节假体及不同的小牛血清抑菌剂,开展多组磨损试验。结果和结论 在髋臼杯固定方面,需要对其外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在假体定位方面,设计一种能够满足ISO 14242规定的适用于AMTI髋关节磨损试验机的定位工装;在润滑剂浓度测定方面,推荐使用紫外吸收法或考马斯亮蓝法;在抑菌剂方面,ProClin 300可作为替代品,对假体进行磨损量的测试。创新之处 体外磨损试验周期长,过程复杂,操作过程中难点多,对试验操作要求精准严格。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产品应用方面,没有针对测试操作方法的详细研究,该研究可以为髋关节假体体外磨损试验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9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研究
    孙怡瑶,李杰,白茜茜
    2022(1):21.
    [摘要](28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新冠肺炎的精准化诊断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冠肺炎的辅助诊断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首先对人工智能进行系统介绍,并重点阐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基于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的新 冠肺炎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系统化和层次化报道,并选取经典的人工智能技术对辅助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介绍基于专家 系统的辅助诊断方法。最后,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学辅助诊断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0  关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谢蒙蒙 周越 叶坚
    2022(4):246-250.
    [摘要](274) [HTML](0) [PDF 314.22 K](595)
    摘要: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培养目标,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调整、医学类课程和实践育人环节的增加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以期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医工融合能力、产学研践行能力,造福人民健康。
    11  足底压力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兰悦,殷悦,陈谦宇,李修寒,吴小玲
    2022(1):7.
    [摘要](26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足底压力数据可为下肢关节性疾病的康复过程进行评估,基于此设计了足底压力信号采集分析与评定系统。 方法 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接收、处理模块,分析结果采用可移动端和电脑端两种模式显示,可移动端以 OLED 屏 显示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结果值,电脑端利用 LabVIEW 和 Matlab 软件联合编程,并以图形化的界面进行足底压力实 时动态显示。结果 通过对试验者进行模拟测试,该系统可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结论 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后期通过增加对压力数据的分析算法,来获取其它有意义的数据指标。
    12  17例原发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析与文献复习
    张兆璇 刘大伟 王悦 张娅
    2023(1):50-57.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05
    [摘要](241) [HTML](0) [PDF 7.59 M](505)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组织病理、临床特征及CRTC1/3-MAML2融合基因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9—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并对其临床信息、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CRTC1/3-MAML2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1.3±17.3岁。男女人数比例相仿。瘤体大小为3~97mm(平均值为27.4±22.6mm)。左右肺发病比例相仿。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14例(82.4%),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3例(17.6%)。免疫组化中,CK7和CK5/6表达率均为100%。MAML2基因重排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瘤体直径、部位及病理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RTC1/3-MAML2融合基因重排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发生率高,因此MAML2基因重排可以成为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子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13  一种基于胶囊网络外膜蛋白拓扑结构预测方法
    宋世龙 赵雨桐 王茜 王晗
    2022(4):207-218.
    [摘要](240) [HTML](0) [PDF 1.32 M](523)
    摘要:
    目的 采用计算手段探索在当前外膜蛋白小样本的条件下提升外膜蛋白拓扑结构预测精度的深度学习方法。方法 首先选取和构建适用于预测外膜蛋白拓扑结构的数据集;第二,经特征筛选和对比实验确定模型的最优输入;第三,构建和优化基于胶囊网络的拓扑结构预测模型TopOMP-capsnet;最后通过对比同类方法评估和验证模型性能。结果和结论 拓扑结构预测模型TopOMP-capsnet与同类方法对比性能有所提升,证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在有限样本条件下识别相应序列模式,有助于外膜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分类及筛选。创新之处 拓扑结构预测模型TopOMP-capsnet的三态预测准确率(Q3)达到87.7%,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
    14  急救转运呼吸机的研究进展
    丁伟冬
    2023(1):89-95.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10
    [摘要](235) [HTML](0) [PDF 6.81 M](521)
    摘要:
    随着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次不断上升,急救转运呼吸机的市场需求量激增,新型急救转运呼吸机厂家和品牌不断涌现。根据急危症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转运呼吸机,并对其通气模式和各项参数进行正确调节,成为急救人员关注的焦点。因此,该文就急救转运呼吸机的类型和气路基本原理进行了扼要的介绍,并对当前国内外市场上流行的急救转运呼吸机关键技术性能做了详细的对比,最后总结了急救转运呼吸机的几种高级通气模式,旨在为急救转运呼吸机的选购和临床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5  盆腔肿瘤放化疗与骨髓抑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汤婷 肖泽民 田伟 黄大元 杜阳峰
    2022(4):238-245.
    [摘要](233) [HTML](0) [PDF 458.30 K](459)
    摘要:
    骨髓抑制风险识别是肿瘤放化疗治疗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放疗技术、放疗剂量学参数和化疗方案等方面对国内外肿瘤放化疗与骨髓抑制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构建我国骨髓抑制预测模型提供参考,以便早期识别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16  精神分裂症组蛋白修饰与神经递质系统关系的多组学研究
    闻祎韡 宋炜宸
    2022(4):219-222.
    [摘要](219) [HTML](0) [PDF 1.15 M](499)
    摘要:
    ①目的:探索组蛋白修饰通过神经递质系统影响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的途径;②方法:利用WGCNA工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表达谱建立了的组蛋白-神经递质间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患者和健康对照是否在组蛋白-神经递质的关联关系上存在差异。③患者大脑中组蛋白-神经递质系统相关性显著降低;通过辨别网络中疾病差异表达和新发突变的核心组蛋白修饰基因的分布,我们发现了CALM2、PRKAR1A、CAPZA2、BSN、GRIN1、LRFN3六个候选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的关键基因。
    17  热流法测量人体核心温度的研究进展
    孔振翔 朱壮晖 周新丽
    2023(1):65-72.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07
    [摘要](218) [HTML](0) [PDF 6.50 M](529)
    摘要:
    在生理学上,将体温分为体表温度和核心温度。核心温度的稳定是人体内部细胞、器官及诸多生理反应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该文介绍了热流法中的零热流法、单通道热流法、双通道热流法和双传感器测量模型在核心温度测量中的应用;从原理、传感器结构、优缺点等方面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归纳了国内外基于热流法的不同模型在尺寸、材料、传感器型号和测量精度等方面的数据;同时对核心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18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时间与血管吸收药物量的离体实验研究
    张园园
    2023(1):58-64.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1242. 2023. 01. 006
    [摘要](215) [HTML](0) [PDF 6.59 M](518)
    摘要:
    药物涂层球囊是使抑制增生的药物包裹在球囊外表面从而向病变部位转移药物的医疗器械,目前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血管原位狭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扩张时间在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使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定量分析药物涂层球囊在植入后扩张时间与血管吸收药物量的关系,为药物球囊的研发和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将药物球囊用于离体动物血管试验,测量不同的扩张时间下血管中的药物含量,分析血管吸收药物量与球囊扩张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球囊扩张时间在120s以内,血管对药物的吸收量随着扩张时间的增加而几乎呈线性增加。120s后,血管对药物的吸收量基本维持在15%左右,不再有明显增加。因此,血管对药物吸收量与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时间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同的药物涂层球囊应该通过离体实验确定其在治疗血管狭窄时的最优扩张时间,从而可以使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19  PEG包裹纳米金粒子作为新型CT造影剂的初步探索
    张雅颖,侯雨希,刘日,尹伟,彭雯佳,弓静
    2022(1):1.
    [摘要](21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包裹纳米金粒子(PEGlatedAuNPs)作为新型 CT 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 7 个不同浓度 的 PEGlatedAuNPs 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普罗胺(Iopromide)进行体外 CT 扫描,比较衰减系数和成像能力;通过皮下注入 和静脉注射方式进行动物体内 CT 的扫描,评估体内各脏器的强化特点。结果 相同浓度的 PEGlatedAuNPs 较 Iopromide 衰 减系数高,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两者 CT 值差异越来越大;在皮下形态稳定,能长时间停留而不易被吸收;在 SD 大鼠体内相容 性较好;在体内循环时间长,主要经肝脏代谢。结论 PEGlatedAuNPs 是一种理想的 CT 分子显像造影剂。
    20  常规与高帧频超声造影在鉴别腺瘤性及胆固醇性息肉中的诊断分析
    季文静,冯涛
    2022(1):42.
    [摘要](20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分析常规超声造影与高帧频超声造影在鉴别腺瘤性息肉与胆固醇性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30 例腺瘤 性息肉和 30 例胆固醇性息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造影与高帧频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二种超声造影对腺瘤 性息肉与胆固醇性息肉诊断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流信号、回声特征等图像特征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超声造影对腺瘤性息肉与胆固醇性息肉血管形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强度、胆囊壁完整性比较 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常规超声造影与高帧频超声造影在鉴别腺瘤性息肉与胆固醇性息肉中的均具有一定诊 断价值,高帧频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更高,可提供更为可靠和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